人大代表讨论评议上半年市政府工作 借进口博览
人大代表讨论评议上半年市政府工作 借进口博览会东风提升城市品质进口博览会筹备如何有序推进、营商环境怎么继续优化、垃圾分类怎样做得更好……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扩大)举行代表分组会议,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应勇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上半年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和评议。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报告务实、接地气。”对上半年这份成绩单,代表们表示,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全面反映了上半年的工作,有效有力回应了百姓的关切,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代表们表示,上半年,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超过工业增长、发展态势稳健。接下来,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招商安商稳商强商方面再下功夫,弥补和调整产业结构。万建辉代表认为,要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政策和机制,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避免不同区域间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在陆晓炜代表看来,我们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政策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建议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设计能够更接地气。今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通办”,先后制定了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智慧政府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马新华代表说,在“一网通办”建设方面,上海处于领先地位,工作力度很大,催生了很多产业,我们要利用智能化技术的后发优势,在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多作用。“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关系到市民对审批优化时间的感受度。王志荣代表建议,街镇层面应从技术上打通,如房产交易中心人满为患,只能在区层面办理,不动产事项下移到镇的社区受理中心,是一个重大突破,建议税务部门初核也下移到镇级单位。高烽代表提到,各区在“一网通办”方面做法不太一致,应加快统一标准。王鲲代表也表示,在证照检证方面,各区执行还有差异,个别区还有一些加码,建议能够统一规范起来。屠涵英代表建议,继续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实现政府数据的整合和共享,为群众、企业带来实实在在便利。发挥好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有人问,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到底和市民有什么关系?”朱柯丁代表结合承担进口博览会场馆能源站设计工作的经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工程质量绝不能出问题,还是应当像完成“百年大计”一样做好,这样才能为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上海为迎接世博会做的事情,最后都成为事关上海长期发展的工程,比如前滩、后滩、南外滩,都因为世博会而变得大不一样了。所以,比如河道整治这样的工作,水质提升了,绿化增加了,进口博览会结束还能保持住吗?”代表们认为,进口博览会是上海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要抓住这个机会,把进口博览会的周边环境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做好,并长期保持下去。“最近走在路上,发现上海几座跨江大桥都在为迎接进口博览会进行整修,从我们市民最直观的角度,就是城市有了新气象、新面貌。”金宏伟代表认为,进口博览会是上海的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好契机,建议全社会各领域都能借此机会思考提升,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孙军代表谈到,要发挥好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在进口博览会主论坛后多举办一些配套的专业论坛,利用这个契机加强招商对接,积极服务会展参展商的个性化需求,挖掘会展服务业商机。“我们也要利用进口博览会积极宣传推介青浦,比如将更多青浦元素投放到会展中心周边地铁站、开辟会展中心至青浦朱家角等地的直达线路等,扩大青浦作为上海之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黄建忠代表也特别关注“溢出效应”,他认为,不但要做好进口博览会的保障服务,更要进行招商选择,选出好的、大的、新的项目落地上海,要挑出我们产业发展上的短板项目,如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让进口博览会持续对上海建设发展发挥作用。“我们的物流是短板,电商的利润很大部分被物流这块吃掉,要利用这个契机,看看别的成熟的物流怎么做,借进口博览会的东风,补齐短板。”在姚键代表看来,硬件方面我们启动得较早,但在软件方面,如通关便利化一揽子举措、进口产品具体政策落地等配套政策,在时间上给企业留的余量不宽裕,产品进入上海后,还要给企业留下展台设计的时间,希望加强政企沟通,让参展商能提供丰富的展品。垃圾综合治理亟须串起全链条“最近我有种明显的感觉,我们当中的‘垃圾专家’越来越多了。”一位代表的有感而发,像是玩笑,又不是玩笑。“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垃圾问题是超大城市必须高度重视、直面解决的问题,代表们对此高度关注。他们纷纷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对标国际标准,贯彻落实好应勇市长所提出的垃圾分类“不在于设备,在于理念与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化有机利用,有效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海的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早已开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垃圾产量越来越大,治理任务艰巨。王为人代表发现,全市日均产生的2400吨垃圾中,超过30%可以回收利用,如果技术运用得当,经过分类后的干垃圾可以进行充分燃烧,产生污染物极少,还节约了填埋空间,湿垃圾填埋若干年后也可以成为肥料,厨余垃圾如果经粉碎处理,源头产量就更少。“前端的分类极为重要,要大力推广普及,这也是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如果源头做不好,后续分类就很困难。”“现在把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里面肯定也有可回收的,交叉重叠会给居民分类带来困扰。”周炜代表建议,为方便居民分类,垃圾的分类标准要更清晰一些。徐存福代表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应当先从培养意识入手,等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再进一步细分。“机关、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要发挥‘盆景’的示范作用,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张军代表建议,要用便于操作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分类,比如向市民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以便区分不同类别垃圾。黄建忠代表分享了一些国外城市的做法:每家每户扔的垃圾都贴着自家标签,如果分类不好,就不会回收。他建议,可以采取相关政策,对居民形成一定压力,让家家户户都承担起垃圾分类的责任来。有代表建议,可以学习日本的做法,定时定点清理垃圾,“除了特定时间和地点,居民就不可以扔垃圾”。“垃圾分类以前只强调分类,没强调全程分类。”杨军代表认为,必须要强调全程分类,要把垃圾综合治理的全链条“串”起来,让群众清楚地了解全程分类如何进行,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薛潮代表提出,垃圾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也需要完善:“这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产业布局、政策设计怎么安排?回收的主渠道在哪?要不要考虑市场化因素重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体系?”他建议,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置设施建设要更好地体现科技支撑,要加强技术研究,打通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热线:400-600-2281 | 义乌五金展 |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